一组数据,揭开了P2P行业的大秘密

在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PP行业发展似乎放缓了脚步。

作者:张钺

来源:PP新鲜事(id:ppxxs)

在揭开行业这个秘密之前,先抛两个问题?问题1:现在,整个互联网金融行业都在说大数据,都知道大数据牛掰,但你觉得大数据对你有用吗?问题:PP网贷行业有5种类型的平台,但当真国资系、银行系、上市公司系、风投系就安全吗?带着这两个问题,往下看,收获不小。

参考价值不菲的一组行业数据

年5月各类型PP网贷平台数据

类型

民营系

风投系

上市公司系

银行系

国资系

成交量(亿)

91

综合利率(%)

1.1

10.7

9.

7.4

7.8

运营平台数量(家)

83

75

17

83

问题平台数量(家)

86

0

0

0

0

投资人数(万人)

71

67

33

30

借款人数(万人)

51

19

10

8.9

借款余额(亿元)

平均借款期限(月)

7.

1.8

10.7

15.4

5

数据整理自行网贷之家、网贷天眼等各大网贷门户

你,从中发现了什么秘密?

1、从成交量上来看,有背景系的平台,数量虽然只占民营系平台的1%,但成交额却是整个民营系平台的%,成交额的规模效应和吸金指数相当霸道!

、从投资人数来看,有背景的平台,是民营系平台的%,人气指数相当旺盛!

3、从借款人数来看,有背景的平台,是民营系平台的%,果然是背靠大树,连借款端也牛里牛气了!

4、最大亮点,从问题平台数量来看,有背景的平台,数量全挂0,也就是说,这一点从侧面印证了安全度!

5、利率怎么样?一眼可看出,民营系利率最高,风投系、上市公司系、银行系、国资系依次降低!

关于投资的建议,从投资风险偏好来看,比较科学的方式为

1、小白类、初学者。估计你们都不知道啥是风险偏好,简而言之就是投资风险承受能力。怎么考虑?国资系>民营系>上市公司系>风投系,民营系暂时就别考虑了。别急,先入了门再说。风险点在于如何识别平台是否真的有背景!

、中高风险偏好者。如果你对网贷有一定了解,而且有大把时间研究,可考虑五五原则:50%资金投有背景系平台,50%资金筛选民营平台投投;如果你缺时间研究,那么搞个二八原则:80%资金投有背景平台。

3、中低风险偏好者。如果你有大把时间研究,搞个二八原则:80%资金投有背景平台,0%资金投民营系;如果你没有大把时间研究,那就,首选有背景的平台投资吧,毕竟有背景的风投系上市公司系,收益也蛮不错。

我的原则是,每位投资人都是独立的个性体,与其把众多投资人的风险全嫁接到一个平台,不如将行业细分做科学的合理的配置更有意义!

附:

今年PP网贷成交量或达万亿,“互联网+泛资管”成趋势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作者:朱丹丹

在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的背景下,PP行业发展似乎放缓了脚步。

不过,6月1日,盈灿咨询发布的《中国网络借贷行业蓝皮书》(以下简称《蓝皮书》)预计在年,PP网贷行业体量仍将迅速扩大,年成交量或达万亿元,贷款余额达1.5万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年网贷行业将出现以下几种发展趋势:

持牌传统金融机构开始大举进场,与pp网贷擦出火花;

网贷资本市场之路越来越清晰,预计会出现更多并购、借壳上市,甚至IPO;

行业体量成就万亿市场;真正的大平台出现,多数网贷平台终极目标显现“互联网+泛资管”;

创新的互联网技术促进供给侧改革,从而缓解资产荒的现象。

此外,相关知情人士还指出,拥有一套在线放贷的风控模型将是未来PP网贷平台的核心竞争力和估值的主要组成部分。

预计今年综合收益率10%~11%

《蓝皮书》显示,预计年PP行业年成交量或达万亿元,贷款余额达1.5万亿元。

“随着社会公众对于PP理财的认知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出借人将PP网贷作为个人资产配置的一部分。”盈灿咨询人士表示,按照目前的增长态势,预计年PP网贷出借人数或超万人。由于现在无论是垂直搜索引擎撮合成交量还是网贷基金的成交规模总体都偏小,很多出借人仍处于尝试的状态,潜在的投资群体数量值得期待。

“今年行业综合收益率仍有下降的压力,预计在10%~11%。未来,PP平台为了避免法律以及监管风险,综合收益率超过4%的平台将进一步减少。”马骏分析指出。

不过,对比于其他的理财投资方式,PP网贷投资的收益率仍具备吸引力。

此外,越来越多的银行、保险等传统金融机构进军网贷行业。

据不完全统计,与保险公司合作的PP网贷平台就有50多家;同券商合作的有10多家等。

对此,专家指出,互联网金融本质仍旧在于金融。在这方面传统金融机构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国家监管层也在鼓励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依托互联网技术,实现传统金融业务与服务转型升级,未来更多的传统金融机构将与网贷平台接触与合作。

“互联网+泛资管”成趋势

伴随着监管趋严、风控成本不断增加,网贷行业步入了“集体转型期”,越来越多的平台走向平台化。

“pp网贷是互联网+金融,互联网具有网络效应,会使得强者恒强,资金归集能力不断集中;金融资产具有风险性,会使得资产四面开花。所以,走得长久走得稳当的PP网贷平台一定是拥有强大资金归集和资产配置能力的平台。”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在这一趋势下,跑在前面的网贷平台会逐步“去PP化”,开始逐步从一个信息撮合平台转变到一个泛资产交易、管理平台;网贷与PP、互联网理财等概念会逐渐模糊、融合。

专家还进一步分析指出,可以预见若干年后,可能已无纯粹的网贷平台,取而代之的是标准资产、非标资产、固定收益类、权益类资产可以购买的互联网一级市场,以及建立在此之上的二级市场,随之衍生出来的衍生品、基金、FOF,最终完成线下的泛资管市场互联网化的进程。

随着中概股的回归潮以及国内上市环境的好转,监管层观念的改变,网贷平台国内上市需求也将大为增长。

由于行业竞争加剧,许多平台缺乏核心竞争力,难免面临淘汰,而被兼并收购。除了上市公司、大企业收购PP网贷平台外,未来会出现不少行业内的并购行为,各地做不大的中小平台具有一定的并购价值。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lkj.com/bjff/89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