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精及受精卵发育、输送与着床
一、受精卵的形成
1.卵子从卵巢排出进入输卵管内,●受精的部位:输卵管壶腹部与峡部连接处。受精发生在排卵后12小时内,整个过程约需24小时。
2.精子获能的部位→子宫腔和输卵管;异位妊娠最常见部位→输卵管壶腹部;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部位→卵巢(最常见)及宫骶韧带(次常见)。
着床
1.只有发生顶体反应的精子才能与卵子融合。
2.受精后第6-7日着床,晚期胚泡透明带消失后逐渐埋入并被子宫内膜覆盖的过程,称受精卵着床。
3.受精卵着床后,子宫内膜迅速发生蜕膜变,蜕膜分为:
底蜕膜(构成胎盘的母体部分,胎盘早剥出问题的地方)
包蜕膜
真蜕膜
胎儿发育及生理特点
胎儿发育分期
1.受精后8周(妊娠10周)的人胚称胚胎;第9周(妊娠11周)以后称为胎儿。
2.妊娠时间通常以孕妇末次月经第1日计算,通常比排卵或受精时间提前2周。妊娠全过程约日,共40周,以4周(28日)为一个妊娠月,共10个妊娠月。
不同孕龄胎儿发育特征
孕周
身长
体重
发育特征
8周末
胚胎初具人形,心脏已形成,超声见心脏搏动。
12周末
9cm
14g
生殖器已发育,可辨性别。
16周末
16cm
g
可确认胎儿性别。开始出现呼吸运动。皮肤菲薄。
20周末
25cm
g
开始出现吞咽、排尿功能。能听到胎心(和胎动一样)
24周末
30cm
g
各脏器均已发育,出现眉毛
28周末
35cm
g
眼睛半张开,出现眼睫毛,有呼吸运动,生成后可以成活。
32周末
40cm
g
出现脚趾甲,睾丸下降,生活力尚可。
36周末
45cm
g
乳房突出。指(趾)甲已达指(趾)端
40周末
50cm
g
发育成熟,双顶径>9.Ocm。皮肤粉红,头发长度>2cm。外观体形丰满。男性睾丸已降至阴囊内,女性大小阴唇发育良好。
1.妊娠前5个月胎儿身长(cm)=妊娠月数平方;
妊娠后5个月的胎儿身长(cm)=妊娠月数×5。
2.体重:宫高×腹围+=胎儿体重。
3.妊娠6周甲状腺发育,9周睾丸发育,10周肝生成,11-12周卵巢发育。
胎儿附属物的形成及其功能
胎儿附属物是指胎儿以外的组织,包括胎盘、胎膜、脐带和羊水。
胎盘的形成及其功能:由羊膜、叶状绒毛膜和底蜕膜构成。
1.胎盘形成:由内向外分为
(1)羊膜:胎儿的部分。羊膜光滑,无血管、淋巴及神经。
(2)叶状绒毛膜:羊膜和底蜕膜之间的部分,是胎盘的主体部分。
(3)底蜕膜:母体的部分。来自胎盘附着部位的子宫内膜。
2.胎盘功能:
(1)气体交换
(2)营养物质供应
(3)排出胎儿代谢产物
(4)分泌激素
(5)防御功能
(6)合成功能:合成4种激素,分为:蛋白激素(●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人胎盘生乳素HPL)、甾体激素(雌激素、孕激素)、酶。
①蛋白激素:●(常考)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的糖蛋白激素,至妊娠8-10周血清浓度达高峰,产后2周内消失。
②甾体激素:
雌激素:妊娠8-10周黄体萎缩,由胎盘的合成功能来合成雌激素,至妊娠晚期,雌二醇及雌酮为非孕妇女的倍,雌三醇为倍。
孕激素:妊娠早期由黄体合成,妊娠8-10周后由合体滋养细胞合成,随妊娠进展逐渐增高,至足月时达-mmol/L。
3.监测胎盘功能:血清雌三醇(最有意义)>胎盘生乳素>耐热性碱性磷酸酶。
胎膜的形成及其功能:胎膜由外层的绒毛膜和内层的羊膜组成。
脐带的形成及其功能:正常30-cm,平均55cm。脐带有一条脐静脉两侧有两条脐动脉(●一静两动)。出生后闭锁:脐静脉→肝圆韧带;脐动脉→腹下韧带。
羊水的来源及其功能
1.羊水的来源:妊娠早期(≤13周)主要来自母体血清→早期血泡
中期(14-27周末)以后主要来自胎儿尿液→中期尿泡
2.羊水的量:妊娠38周达到最大量,约ml,此后羊水量逐渐减少;
妊娠40周量约ml;
过期妊娠量减少到ml。
3.羊水的功能:保护胎儿和保护母体。
妊娠期母体变化
生殖系统的变化
1.子宫:妊娠后期增长最快的是宫体。
注:自妊娠12-14周起,子宫出现不规律无痛性收缩,称BraxtonHicks收缩,需与胎动鉴别,胎动需20周后出现。
2.子宫峡部:妊娠12周后,子宫峡部逐渐伸展拉长变薄而形成子宫下段(1cm→7-10cm),是行剖宫产的切口。
3.子宫颈:宫颈充血水肿,宫颈管内腺体增生肥大,宫颈逐渐变软呈紫蓝色。宫颈粘液增多。阴道粘膜变软,充血水肿呈紫蓝色(Chadwick征)。
乳房的变化:乳房于妊娠早期开始增大,充血明显。中期腺泡增生导致乳腺增大并出现结节。乳头增大变黑,更易勃起。乳晕色深,其外围的皮脂腺肥大形成散在的结节状隆起,称蒙氏结节。
循环系统的变化(考点)
1.心脏:妊娠后期因膈肌升高,心脏向左、上、前方移位(心跳和心浊音界也跟着移动),可以听到Ⅰ-Ⅱ级柔和的吹风样杂音(正常现象)。心脏容量至妊娠末期约增加10%,心率于妊娠晚期休息时每分钟增加10~15次(供应两个人的血液循环)。
2.心排出量:自妊娠10周逐渐增加,会出现两个高峰:
①妊娠32~34周达高峰(孕妇心衰的高发期);
②第二产程。
3.●心衰的三个时期:
①妊娠32~34周达高峰
②第二产程
③产后3天
4.血压:妊娠早中期偏低,24-26周后轻度升高;一般收缩压无变化,舒张压轻度降低,脉压稍增大。
四、血液系统的变化
1.血容量:循环血容量于妊娠6-8周开始增加,至妊娠32-34周达高峰,增加40%~45%,平均增加ml(血浆增加ml,红细胞只增加ml,血液稀释,导致生理性贫血),维持此水平直至分娩。
2.凝血因子:妊娠期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五、皮肤的变化:随妊娠子宫逐渐增大,皮肤弹力纤维断裂,呈多量紫色或淡红色不规律平行略凹陷的条纹称妊娠纹,见于初产妇。旧妊娠纹呈银色光亮,见于经产妇。
六、新陈代谢的变化:妊娠13周起体重每周增加不超过g,直至足月时体重平均增加12.5Kg;胰岛素分泌增多,吸收脂肪能力增加;蛋白质需求增加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