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误汗刍议

作者:王洪弘

指导教师:李成卫

全国第二十次仲景学说学术年会论文集

摘要:

仲景《伤寒论》中论述汗法的条文颇多,汗出得法,邪去正安,汗不得法,变症丛生。汗不得法,即误汗,包括汗出不彻,汗出太过,以及不当汗而汗三种情况。《伤寒论》条条文中论及疾病误汗之变证者共有60条,包括太阳病篇41条,阳明病篇13条,少阴病篇1条,少阴病篇3条,厥阴病篇2条,余篇0条。误汗既可伤阳,又可伤阴:伤阳指心脾肾卫之阳,伤阴指胃津和营阴,损伤以伤卫阳、胃津为最轻,以阴阳两竭为最重,又以津液之存亡为误汗变证辨治生死之关键。汗法的目的在于驱邪外出,误汗所伤去从,取决于患者的体质。

关键词:伤寒论;黄帝内经;误汗;规律

  

仲景《伤寒论》条文中论述汗法者颇多,汗出得法,邪去正安;汗不得法,变症从生。

凡误汗,有伤卫阳致漏汗不止、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者,有伤心阳致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欲作奔豚者,有伤胃津致大烦渴不解、脉洪大、大便硬、谵语等;有言伤阳,有言伤阴,部位深浅各异。

笔者以为诸症虽繁杂,然其或有规律可循,故仔细分析伤寒论原文,摘出相关条文,结合《黄帝内经》关论述,对伤寒论误汗所伤做一总结,并试着分析其规律。

1、汗法与过汗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其在皮者,汗而发之"。汗法是通过开泄腠理、调畅营卫、宣发肺气等作用,使在表的外感六淫之邪随汗而解的一种治法。它不以汗出为目的,而是通过出汗以祛邪外出,使正气调和。除用于治疗外感六淫之邪所致的表证外,凡腠理闭塞,营卫郁滞的寒热无汗,或腠理疏松,汗出而寒热不解者均可使用。

汗出得法的最佳指征是“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流漓,病必不除"。若用之得当,立竿见影,药到病除,故《内经》有“体若燔炭,汗出而散"之言;用之不当,易生变证或加重病情,甚至死亡。而用之不当(即误汗)主要包括汗出不彻,汗出太过,不当汗而汗三种情况。其中过汗包括以下两种情况,一为药物本身的发汗力量太过,超过疾病透邪外出所需力度:二为药物本身发汗力度并不为过,但因患者素体体质虚弱,一经发汗即为过汗。 

2、《伤寒论》中诸篇误汗相关条文

笔者通过总结发现,现通行《伤寒论》条文条中,有关误汗的条文共有60条,其中太阳病篇41条,阳明病篇13条,少阳病篇1条,少阴病篇3条,厥阴病篇2条,太阴病篇、霍乱病篇及阴阳易差后劳复病篇共0条。

条文选取标准有二:

(1)诸疾以汗法治疗后未愈,出现变证,条文中明言其症状、病机或治疗方药以供分析者,选入:无,不选。

(2)对于火劫、被火、熨背、灸法等疗法,若其后明言“大汗出”或“发汗”者,则选入:无,则弃。

2.1辨太阳病脉证并治篇

太阳主表,太阳病的治疗以发汗解表为总则。该篇相关条文共60条,所包含的条文序号为6,20,25-26,29,38,48,59-72,75-77,82-89,93,-,-,,,和。误汗所伤共包括以下几种情况:

 

2.1.1伤营卫

见条文20,62和68。汗不得法损伤营卫每可令肌肤失于濡养,腠理失于温煦,而致恶风、小便难、四肢急和身疼等症。如20条“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肢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言卫阳虚漏汗不止,兼阴伤者,用扶阳固表之桂枝加附了汤。62条“发汗后,身疼痛,脉沉迟者,桂枝加芍药生姜各一两人参三两新加汤主之",言损伤气营身疼痛者,用调和营卫,益气合营之新加汤。

2.1.2伤胃肠津气

见条文26,48,59-61,70,77,,,和。误汗损伤胃中津液常常可致津伤化燥,而见烦渴、发热、大便硬、小便难、短气、谵语、脉洪大等症。如26条“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言素体阳盛之人过汗,转属阳明气阴两伤见大烦渴脉洪大者,用清热益气生津之白虎加人参汤。71条“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稍稍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言若胃中津液损伤较轻一时不足烦躁欲饮者,少少与饮之,令胃气和则愈。若损失较甚,邪入太阳腑者,用化气行水,兼以解表的五苓散。

2.1.3伤脾胃阳气

见条文66-67,76,,,和。误汗损伤脾胃阳气可致脾虚不运,气机失调,水湿内蕴;胃中虚冷,不化水谷,而见脘腹胀满、气上冲、头眩、呕吐等症。如66条“发汗后,腹胀满者,厚朴生姜半夏甘草人参汤主之",言伤脾气,致脾虚气滞腹胀者,用行气除满,运脾宽中之厚朴生姜半夏人身甘草汤。条言“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此以发汗,令阳气微,膈气虚,脉乃数也。数为客热,不能消谷,以胃中虚冷故也”簧轻伤胃阳,致胃中虚冷吐逆。76条“发汗后,水药不得入口为逆,若更发汗,必吐下不止"言重则中阳衰败,脾胃气机升降夫常而吐下不止。

2.1.4伤心阳

见条文64-65,,和等。过汗损伤心阳可致“内无所恃",心肾不交,而见心悸、奔豚、惊狂等症。如64条“发汗过多,其人叉手自冒心,心下悸,欲得按者,桂枝甘草汤主之”言心阳受损之心下悸欲得按者,用温补心阳之桂枝甘草汤。65条“发汗后,其人脐下悸,欲作奔豚,茯苓桂枝甘草大枣汤主之”言心阳虚损不能制约肾水,欲作奔豚者,用温通心阳,化气行水之苓桂术甘汤。条“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卧起不安者,桂枝去芍药加蜀漆龙骨牡蛎救逆汤主之”言心阳亡,发惊狂者,用温通心阳,镇静安神,兼祛痰浊之桂枝去芍药加蜀漆牡蛎龙骨救逆汤。

2.1.5伤肾阳

见条文82和75。误汗损伤肾阳,可致水气上泛,凌心射肺,而见头眩、心悸、饮水则喘、耳聋等症。如82条“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言伤少阴阳气,阳虚水泛之心悸头眩身瞤动者,用温阳利水之真武汤。

2.1.6阴阳两虚

见条文29,38,68和等。误汗既可损伤阳气,又可损伤阴津,常常阴虚、阳虚症状并见,轻者阴虚失于濡养,阳虚失于温煦,可见体表之恶风,自汗,脚挛急等症;重者阴阳俱竭,厥逆,手足躁扰,神志不清,循衣摸床,甚至死亡。如29条“伤寒脉浮,自汗出,小便数,心烦,微恶寒,脚挛急,反与桂枝汤,欲攻其表,此误也。得之便厥,咽中干,烦躁,吐逆者"言阴阳两虚外感,当用桂枝加附汤反用桂枝汤致阴阳更伤者,先用甘草干姜汤复其阳,再用芍药甘草汤复其阴。条“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言阴阳俱竭之症,其预后多取决于津液存亡。

2.2他篇误汗变证

2.2.1阳明病篇误汗伤胃肠津液

共13条,包括条文,,,,,,,,,,和。其中条言太阳病汗出不彻转属阳明,条和言太阳病过汗,损伤胃津,化躁转属阳明,余文皆言阳明病误汗变证。阳明病误汗多伤胃肠津液,致大便硬、烦躁谵语、发黄等症。如条“阳明病,本自汗出。医更重发汗,病己瘥,尚微烦不了了者,此必大便硬故也。以亡津液,胃中干燥,故令大便硬",言胃津受损较重,殃及大肠,致胃肠干燥大便硬微烦。

另外,虽未经误汗,但阳明热盛,汗出太过者,亦可致胃肠津液损伤。条“阳明病,脉浮而紧、咽燥、口苦、腹满而喘、发热汗出、不恶寒反恶热、身重。若发汗则躁,心愦愦反谵语。若加温针,必怵惕烦躁不得眠”言阳明热炽误汗,津液更伤,里热愈炽,热扰心神而致烦躁谵语等症,后文言可用清宣郁热之栀子豉汤治疗。

2.2.2少阳病篇误汗伤胃津

共1条。条“伤寒,脉弦细、头痛发热者,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此属胃,胃和则愈,胃不和,烦而悸”

2.2.3少阴病篇误汗伤津动血

共3条,包括,和。如条“少阴病,咳而下利、谵语者,被火气劫故也。小便必难,以强责少阴汗也”,言误汗劫伤津液,火热之邪上扰心神谵语、小便难。条“少阴病,但厥,无汗,而强发之,必动其血,未知从何道出,或从口鼻,或从目出者,是名下厥上竭,为难治”,言强发少阴汗致下厥上竭出血。

2.2.4厥阴病篇误汗脾胃之阳

共2条。条“下利清谷,不可攻表,汗出必胀满”,言脾肾虚寒下利兼表证误汗,更伤脾肾之阳致腹部胀满。条“伤寒大吐大下之,极虚,复极汗者,其人外气怫郁,复与之水,以发其汗,因得哕。所以然者,胃中寒冷故也”言极汗更伤中阳,水饮不能为中阳所化,寒水相搏,胃失和降,气逆则哕。

3、讨论

综上可知,误汗既可伤阳,又可伤阴:既可独伤一脏阴阳,又可同时损伤多脏。其中伤阳以心肾脾胃卫为主,伤阴以胃津、营阴为主。而损伤又以胃津、卫阳为最轻,以阴阳俱竭为最重,以津液存亡为辨别生死之关键。《黄帝内经》有言“人所以汗出者,皆生于谷,谷生于精。”(《素问·评热论》)即谷气生于精,精气盛乃为汗,汗液来源于脾胃化生的水谷之精。故误汗可伤脾胃。又言“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阴阳别论》)、“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也。”(《灵枢·本脏》)即汗出机理是阳气蒸化津液经玄府达于体表,津液是汗化生的物质基础,阳气是汗出的动力,卫阳更是玄府开合之主司。故误汗既可伤阳又可伤阴。再有“津液和调,变化而赤,是谓血"(《灵枢·痈疽》),即血汗同源,故汗出过多可以动血。而误用汗法,究竟是伤心阳还是脾阳,其所伤何从,私以为正是那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end

李成卫教授:

李成卫,男,医学博士,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年出生,籍贯河北保定安新人。现任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学院金匮要略教研室教师;全国名老中医、全国百名名中医王庆国教授、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燕京刘氏伤寒学派第四代传人,沈氏女科二十代传人;学会仲景学术分会、世界中医联合会经方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普分会委员。参与、主持国家级、校级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80余篇,主编专著20余部;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项5个。

临床专长:糖尿病及其并发症、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咳喘、慢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类风湿性关节炎、湿疹、痤疮、牛皮癣、痛风以及卵巢囊肿、乳腺增生、子宫肌瘤、肌腺症、痛经、不孕、围绝经期综合症等疾病。

门诊信息:

1.周四下午: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团结湖北路2号

咨询/62/63

2.周五上午:中医院:奥体东门(地铁安贞门站)

3.周五下午:北京医院

东安门大街23号,

4.周六上午:医院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路团结湖北三条甲4号东院

--5018--

5.周六下午:北京中医药大学国医堂

北京市朝阳区北三环东路11号北京中医药大学南门东侧

想要进   (欢迎您原创投稿)

更多精彩课程

李成卫教授:“治未病”理论的《金匮要略》百合病诊治思路分析

李成卫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金匮要略》痉病诊治思维步骤分析

李成卫教授:基于“治未病”理论指导下的《金匮要略》水气病诊治

基于治未病理论的《金匮要略》虚劳病诊治思维和步骤分析

李成卫教授:《千金要方》不孕症治法探析

李成卫教授:关于经典与当代中医临床融合的几点思考(上)

李成卫教授出诊时间

?小猫医话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lkj.com/bjff/116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