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生殖器官指的是阴道、子宫、输卵管及卵巢
输卵管及卵巢常被称为“子宫附件”
从整体结构来看,女性内生殖系统就好比是一幢豪华、精致的宫殿。
阴道、子宫、卵巢等好比是宫殿里的居室和走廊。
每个器官都具有各自独特的功能,时时刻刻影响着女性的健康和生活。
我们先把这些器官的特点和功能一一了解清楚,以便我们更加懂得去保护和爱护它们。
阴道
阴道为性交器官、月经血排出及胎儿娩出的通道。这是一条阴道口和子宫颈之间的连接管道,位于真骨盆下部中央,呈上宽下窄的管道,前壁长7-9cm,与膀胱和尿道相邻,后壁长10~l2cm,与直肠贴近。上端包围宫颈,下端开口于阴道前庭后部。环绕宫颈周围的部分称阴道穹隆。按其位置分为前、后、左、右4部分,其中后穹隆最深,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为盆腔最低部位,临床上可经此处穿刺或引流。
阴道兼有性器官和生殖道的双重功能,其表面有很多褶皱,凸凹不平。那是因为在卵巢激素的作用下,阴道壁得以充分的发育,由于管腔面积有限,阴道上皮皱呈泡泡纱样,孕期更加明显。相对而言,儿童期及绝经期后的女性,由于激素水平偏低,阴道壁光滑而无明显的褶皱存也就没有弹性。通常,阴道壁是紧闭着的,而在性兴奋状态下则会舒展、变得柔软。
阴道壁由粘膜、肌层和纤维组织膜构成,有很多横纹皱襞,故有较大伸展性。阴道粘膜呈淡红色,由复层鳞状上皮细胞覆盖,无腺体。阴道粘膜受性激素影响有周期性变化。幼女及绝经后妇女的阴道粘膜上皮甚薄,皱襞少,伸展性小,容易创伤而感染。阴道肌层由两层平滑肌纤维构成,外层纵行,内层环行,在肌层的外面有一层纤维组织膜,含多量弹力纤维及少量平滑肌纤维。阴道壁因富有静脉丛,故局部受损伤易出血或形成血肿。
阴道就像这个豪华宫殿的大门,它有两道防线:处女膜和pH值。成年女性阴道内的pH值为3.8~4.5。这种弱酸性环境可以杀死大部分入侵的细菌。这两道防线为子宫、卵巢等其他器官起到坚固的保护作用。
同时,由于阴道与外界直接相通,也最容易受感染。当阴道的自然防御功能遭到破坏,则会造成外界病菌侵入,导致阴道炎症。譬如当pH值达5.0~5.5或更高时,细菌就容易繁衍,造成细菌性阴道炎。自来水中含有大量细菌。应当用开水晾凉了再洗下身,以免受细菌感染造成阴道炎症。
阴道液:女性的阴道常表现为津津有液,这些液体怎么产生的?作用又如何呢?人们都不大清楚,也就是正常白带带与异常白带认识上的混淆。阴道分泌液是性反应的一个标志,又是生殖过程精子活动的媒介,是卵巢功能健全的外在反应,是爱所滋生的分泌液。阴道液来源复杂,其中有阴道壁渗出出液、宫颈分泌液、脱落的上皮细胞,各种腺体分泌液以及子宫内膜分泌液、输卵管液、滤泡液、腹腔中的液体。阴道壁当受到性的刺激时,阴道壁开始分泌出爱液所需的时间,平均为30秒钟。换言之只需与她深吻一次,已足可以令她进入可以做爱的状态。
女孩子在每次性爱时所分泌的爱液,平均量为20CC,比大家想象的为多。而爱液实际上有六种之多,首先是阴道分泌出有杀菌作用的液体;接着在兴奋时,又分泌粘滑液,方便阴茎进入;而随之而来是腺液、淋巴液;到达到高潮时,子宫颈管会分泌粘液帮助精子的通过;而尿道口的G点,女孩子亦有“精液”流出。
子宫颈
顺着阴道走到底,我们看到的器官叫子宫颈,它是进入子宫的大门。
主要由结缔组织构成,亦含有平滑肌纤维、血管及弹力纤维。宫颈管粘膜上皮细胞呈单层高柱状,粘膜层有许多腺体能分泌碱性粘液,形成宫颈管内的粘液栓,将宫颈管与外界隔开。宫颈阴道部为复层鳞状上皮覆盖,表面光滑。在宫颈外口柱状上皮与鳞状上皮交界处是宫颈癌的好发部位。宫颈粘膜受性激素影响也有周期性变化。
阴道的最里面才是子宫颈,它是子宫下端的开口,子宫则居中于女性的盆腔之中。正常的子宮颈表面光滑、湿润,有分泌功能。没有生产过女性的子宫颈外口呈圓形;经产妇或流产后,宮颈表面会出现形状上的改变,外口成“一”字形,并伴有程度不同的裂伤。由于子宮颈与子宮体呈一定角度,所以多为前倾,少数后倾。子宫颈管中的腺体分泌黏液,构成白带成分,这种分泌依旧是在卵巢功能左右之下。
生孩子之前宫颈口只有小指这么粗,生完孩子以后有大拇指那么粗。长度约2.5~3厘米,你别小看宫颈个头瘦小,它的作用却非常大。它是联通子宫与外界的中间环节,尤其是生孩子的时候,宫颈可以扩张到10厘米,七、八斤重的婴儿可以穿过宫颈来到这个美妙的世界。同时,宫颈也非常容易受损、受感染,引起炎症。据统计,每年全国有超过8万女性死于子宫颈癌,成为女性健康的第一杀手。
来例假时,宫颈口打开,这时性生活容易使外来细菌穿过宫颈,进入子宫,引发感染和妇科炎症。因此来例假的时候严禁过性生活。
子宫—子女的宫殿
通过宫颈这个狭窄的廊道,我们就到达子宫了。这才是女性豪华宫殿的主体。“子宫”,顾名思义就是“子女的宫殿”,是女性孕育下一代的场所,是孕育新生命的温床。同时这里也是女性每次月经潮起潮落的地方。子宫的形状像一个倒置的鸭梨,下端是子宫颈,上边就是子宫。子宫是由平滑肌组成的中空器官,位于骨盆中央。在子宮底两侧为子宫角,与输卵管相连并相通。到了性成熟期,子宫内膜将受到卵巢激素的影响而发生周期性的变化一增生、脱落、出血,即女性生理特征的月经现象。
子宫为一壁厚、腔小、以肌肉为主的器官。腔内覆盖粘膜称子宫内膜,青春期后受性激素影响发生周期性改变并产生月经;性交后,子宫为精子到达输卵管的通道;孕期为胎儿发育生长的部位;分娩时子宫收缩胎儿及其附属物娩出。
成人的子宫为前后略扁的倒置梨形,重50g,长7~8cm,宽4~5cm,厚2~3cm,宫腔容量5cm。子宫上部较宽为宫体,其上部隆突部分为宫底,两侧为宫角,子宫下部成圆柱形为宫颈。宫腔上宽下窄,体颈间最狭窄处为峡部,在非孕期长1cm,其上端解剖上较狭窄,叫解剖学内口;其下端由于粘膜组织由宫腔内膜转为宫颈粘膜,故称为组织学内口。宫颈管长约2.5~3cm,下端为宫颈外口,宫颈下端伸入阴道内的部分叫宫颈阴道部,阴道以上的部分叫宫颈阴道上部。未产妇的宫颈外口呈圆形,已产妇的宫颈外口受分娩影响而形成横裂。子宫是以肌肉为主而组成的器官。宮颈子宫的前面是膀胱,临近直肠,四周都由坚硬的骨盆和肌肉、韧带所保护着的。
宫体壁有3层,最外面一层由腹膜覆盖为浆膜层;中间为肌层,是主要的也是最厚的一层;最里面的一层是子宫内膜层。
子宫内膜为一层粉红色粘膜组织,从青春期开始受卵巢激素影响,其表面2/3能发生周期性变化称功能层;余下1/3靠近子宫肌层的内膜无周期性变化称基底层。子宫肌层厚,非孕时厚约0.8cm。肌层由平滑肌束及弹力纤维所组成。肌束纵横交错如网状,大致分3层:外层多纵行,内层环行,中层多各方交织。肌层中含血管,子宫收缩时血管被压缩,能有效制止产后子宫出血。子宫浆膜层为覆盖宫体底部及前后面的腹膜,与肌层紧贴,但在子宫前面近子宫峡部处,腹膜与子宫壁结合较疏松,向前反折以覆盖膀胱,形成膀胱子宫陷凹。覆盖此处的腹膜称膀胱子宫返折腹膜,与前腹壁腹膜相连续。在子宫后面,腹膜沿子宫壁向下,至宫颈后方及阴道后壁折向直肠,形成直肠子宫陷凹亦称道格拉斯陷凹并向上与后腹膜相连续。
我们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