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发性流产(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配偶连续发生≥2次的自然流产,发生率为5%左右[1],且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再发流产的风险也明显增加。RSA病因复杂,已知的病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内分泌因素、解剖因素、感染因素、血栓前状态、免疫功能异常及环境因素等,临床上仍有30%~40%的患者流产原因不明,称为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recurrentspontaneousabortion,URSA)。目前研究表明,URSA可能与母-胎免疫耐受失衡有关,因此也称URSA为同种免疫型RSA[2]。RSA病因复杂多样且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在病因诊断过程中需要针对性进行一系列的筛查,因此本文将主要对目前已知的病因进行介绍,从而提升对RSA发病原因的认知。
一、遗传因素
(1)夫妇染色体异常:
有2%~5%的RSA夫妇中至少一方存在染色体结构异常[],包括染色体易位、嵌合体、缺失或倒位等,其中以染色体平衡易位和罗氏易位最为常见。临床上染色体平衡易位者的表型正常,但研究发现,其妊娠后流产的发生风险明显增加,且子代更易出现异常[4]。
(2)胚胎染色体异常:
胚胎染色体异常是RSA最常见的原因。根据国内外文献报道,在偶发性早期自然流产中约有半数以上的胚胎存在染色体异常,但随着流产次数的增加,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可能性则随之降低。此外,有报道显示,流产发生越早,其胚胎染色体异常的发生率越高[5]。
二、内分泌因素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可增加自然流产的发生率,虽然PCOS导致RSA的机制尚不完全明确,但有研究认为,此类患者出现RSA可能与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及高雄激素血症有关[6]。此外,孕妇的内分泌疾病如未控制的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均与RSA的发生有关。
三、解剖因素
子宫解剖结构异常包括各种子宫先天性畸形、子宫颈机能不全、宫腔粘连、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等。有研究数据显示,RSA患者中子宫异常发生率可达1.8%~37.6%,此外,解剖因素所致的RSA多为晚期流产或早产[7]。
四、感染因素
任何能够造成菌血症或病毒血症的严重感染均可以导致偶发性流产,然而生殖道各种病原体感染以及TORCH感染与RSA的发生虽有一定相关性,但不一定存在因果关系。细菌性阴道病是晚期流产及早产的高危因素,但与早期流产的关系仍不明确。
五、血栓前状态
临床上的血栓前状态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种类型。
(1)先天性血栓前状态是由于与凝血和纤溶有关的基因突变所造成,如:Ⅴ因子和Ⅱ因子(凝血素)基因突变、蛋白S缺乏等。
(2)获得性血栓前状态主要包括抗磷脂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syndrome,APS)、获得性高半胱氨酸血症以及其他各种引起血液高凝状态的疾病。目前,血栓前状态引起自然流产的具体机制尚未完全明确,普遍认为,妊娠期高凝状态使子宫胎盘部位血流状态改变,易形成局部微血栓甚至引起胎盘梗死,使胎盘组织的血液供应下降,胚胎或胎儿缺血缺氧,最终导致胚胎或胎儿的发育不良而流产。
六、免疫功能异常
不同因素导致流产的免疫病理变化也不尽相同,可将免疫性流产分为自身免疫型RSA及同种免疫型RSA两种。
1.自身免疫型RSA包括:
(1)组织非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如抗磷脂抗体、抗核抗体、抗DNA抗体等。(2)组织特异性自身抗体产生:如抗精子抗体、抗甲状腺抗体等。
2.同种免疫型RSA包括:
(1)固有免疫紊乱:包括自然杀伤(NK)细胞数量及活性升高、巨噬细胞功能异常、树突状细胞功能异常、补体系统异常等。(2)获得性免疫紊乱:包括封闭抗体缺乏、T、B淋巴细胞异常、辅助性T淋巴细胞(Th)1/Th2细胞因子异常等。
七、其他不良因素
RSA还与许多其他不良因素相关,包括不良环境因素,例如有害化学物质的过多接触、放射线的过量暴露等;不良心理因素,例如妇女精神紧张、情绪消极抑郁以及恐惧、悲伤等,各种不良的心理刺激都可以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使得机体内环境改变,从而影响胚胎的正常发育;过重的体力劳动、吸烟、酗酒、饮用过量咖啡、滥用药物及吸毒等不良嗜好[8]。
综上所述,RSA的病因十分复杂,主要包括遗传因素、解剖因素、内分泌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血栓前状态、孕妇的全身性疾病及环境因素等。妊娠不同时期的RSA,其病因有所不同,妊娠12周以前的早期流产多由遗传因素、内分泌异常、生殖免疫功能紊乱及血栓前状态等所致;妊娠12周至28周之间的晚期流产且出现胚胎停止发育者,多见于血栓前状态、感染、妊娠附属物异常(包括羊水、胎盘异常等)、严重的先天性异常(如巴氏水肿胎、致死性畸形等);晚期流产但胚胎组织新鲜,甚至娩出胎儿仍有生机者,多数是由于子宫解剖结构异常所致,根据具体情况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宫口开大之前或胎膜破裂之前没有明显宫缩,其病因主要为子宫颈机能不全;二是先有宫缩,其后出现宫口开大或胎膜破裂,其病因多为生殖道感染、胎盘后血肿或胎盘剥离等。
因此,了解RSA的发病原因,结合临床工作中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对防治复发性自然流产、改善母婴妊娠结局意义重大。
[1]陈子江,林其德,王谢桐,等.孕激素维持早期妊娠及防治流的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51(7):-.
[2]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产科学组.复发性流产诊治的专家共识[J].中华妇产科杂志,,51(1):3-9.
[3]RoyalCollegeofObstetriciansandGynaecologistsTheinvestigationandtreatmentofcoupleswithrecurrentfirsttrimesterandsecondtrimestermiscarriage(GreentopGuidelineNo17)April[EB/OL]-06-08.
[4]StephensonMDAwartaniKARobinsonWPCytogeneticanalysisofmiscarriagesfromcoupleswithrecurrentmiscarriage:acasecontrolstudy[HumReprod,17(2):-.
[5]OgasawaraM,AokiK,OkadaS,etal.Embryonickaryotypeofabortusesinrelationtothenumberofpreviousmiscarriages[J].FertilSteril,,73(2):-.
[6]CocksedgeKA,SaravelosSH,WangQ,etal.Doesfreeandrogenindexpredictsubsequentpregnancyou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