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宫颈炎是女性生殖器官炎症中最常见的一种,发病率高,约占已婚妇女的半数以上。主要表现为:宫颈有不同程度糜烂、肥大、充血、水肿,有时质较硬,有时可见息肉、裂伤及宫颈腺囊肿;阴道分泌物增多,分泌物呈乳白色粘液状,有时呈淡黄色脓性,伴有血样白带或性交后出血。
症状
当炎症涉及膀胱下结缔组织时,可出现尿急、尿痛、尿频。若炎症沿子宫骶韧带扩散到盆腔,可有腰骶部疼痛、下腹坠痛等。宫颈粘稠脓性分泌物不利于精子穿透,可造成不孕。有的慢性宫颈炎,可无急性宫颈炎病史。这种情况主要是因卫生不良,或雌激素缺乏,局部抗感染能力较差而引起。
病因
急性子宫颈炎症所以有转为慢性子宫颈炎的倾向,主要由于子宫颈粘膜皱襞繁多、腺体呈葡萄状,因而病原体侵入腺体深处后极难根治,导致病程反复,迁延时日而成为一慢性感染性病灶。正和扁桃体炎、鼻窦炎或龋齿等可引起身体其他部位炎症如关节炎、肌风湿等,而影响身体健康的情况相似。
宫颈的表层是有鳞状上皮和腺上皮组成,交接的位置就在宫颈口。所以这个位置最容易发生癌变。因此宫颈癌是女性的第二大杀手。宫颈表面正常是柱状上皮,那么现在可以见到了鳞状上皮,就是我们经常说的“鳞化”。
慢性宫颈炎伴鳞化属于宫颈癌前病变,这种转化的鳞状上皮的细胞,无论从它的形状结构上,还是它的生物学特性上,都是属于正常范畴内的上皮组织的增生。需要患者积极进行治疗,发展到宫颈癌要经过较长的时间,约需10年左右。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物理治疗等方法治疗,同时可以治疗宫颈糜烂。
发病机制
1.宫颈糜烂(cervicalerosion)宫颈外口处的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称为宫颈糜烂。目前,西方国家的妇产科教科书已废弃宫颈糜烂这一术语,而改称宫颈柱状上皮异位(columnarectopy),并认为不是病理改变,而是宫颈生理变化之一。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1)显微镜下糜烂面为完整的宫颈管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因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呈红色,故肉眼观似糜烂,并非上皮脱落、溃疡的真性糜烂。
(2)阴道镜下表现为原始鳞柱交接部的外移。
(3)正常宫颈间质内存在作为免疫反应的淋巴细胞,宫颈间质内淋巴细胞的浸润,并非一定意味着慢性宫颈炎。
我国将宫颈糜烂分为病理炎性糜烂及假性糜烂:仅在一些生理情况如青春期、妊娠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增高,宫颈管柱状上皮增生并外移,可见宫颈外口呈红色,细颗粒状,为宫颈假性糜烂,不属于病理性宫颈糜烂;其他均为炎性糜烂。
根据宫颈糜烂深浅程度分为3型:
①单纯性糜烂:在炎症初期,糜烂面仅为单层柱状上皮所覆盖,表面平坦。
②颗粒型糜烂:随后由于腺上皮过度增生并伴有间质增生,糜烂面凹凸不平呈颗粒状。
③乳突型糜烂:间质增生显著,表面不平现象更加明显呈乳突状。
根据宫颈糜烂面积大小可将宫颈糜烂分为3度:
A.轻度:指糜烂面小于整个宫颈面积的1/3。
B.中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1/3~2/3。
C.重度:指糜烂面占整个宫颈面积的2/3以上。
2.宫颈息肉(cervicalpolyp)宫颈管黏膜增生形成的局部突起病灶称为宫颈息肉,息肉常有蒂自基底部向宫颈外口突出。息肉形成机制不清,可能与局部的慢性炎症刺激有关。息肉常发生在40~60岁的多产妇女。息肉为1个或多个不等,直径一般约1cm,呈舌形,色红,表面光滑或分叶状,质软而脆,易出血,蒂细长。根部多附着于宫颈外口,少数在宫颈管壁。光镜下见息肉中心为结缔组织伴有充血、水肿及炎性细胞浸润,表面覆盖单层高柱状上皮,与宫颈管上皮相同。宫颈息肉极少恶变,恶变率1%,但应注意子宫恶性肿瘤可呈息肉样突出于宫颈口,应注意鉴别。宫颈息肉(图2)。
3.宫颈黏膜炎(endocervicitis)病变局限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宫颈阴道部外观光滑,宫颈外口可见有脓性分泌物,有时宫颈管黏膜增生向外突出,可见宫颈口充血、发红。由于宫颈管黏膜及黏膜下组织充血、水肿、炎性细胞浸润和结缔组织增生,可使宫颈肥大。
4.宫颈腺囊肿(Nabothcyst)在宫颈糜烂愈合过程中,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宫颈腺管口或伸入腺管,将腺管口阻塞;腺管周围的结缔组织增生或瘢痕形成压迫腺管,使腺管变窄甚至阻塞,腺体分泌物引流受阻、潴留形成囊肿。镜下见囊壁被覆单层扁平宫颈黏膜上皮。检查时见宫颈表面突出多个青白色小囊泡,内含无色黏液。若囊肿感染,则外观呈白色或淡黄色小囊泡。宫颈腺囊肿(图3)。
5.宫颈肥大(cervicalhypertrophy)由于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宫颈组织充血、水肿,腺体和间质增生,还可能在腺体深部有黏液潴留形成囊肿,使宫颈呈不同程度肥大,可达正常宫颈的2~3倍,硬度增加,但表面多光滑,有时可见到宫颈腺囊肿突起。
临床表现
(一)白带增多:有时为慢性子宫颈炎的唯一症状。通常为粘稠的粘液或脓性粘液。有时分泌物中可带有血丝或少量血液,也可有接触性出血。由于白带的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
(二)疼痛:下腹或腰骶部经常出现疼痛,有时疼痛可出现在上腹部、大腿部及髋关节,每于月经期、排便或性生活时加重,尤其当炎症向后沿子宫骶韧带扩展或沿阔韧带底部蔓延,形成慢性子宫旁结缔组织炎,子宫颈主韧带增粗时疼痛更甚。每触及子宫颈时,立即引起髂窝、腰骶部疼,有的患者甚至可引起恶心,影响性生活。
(三)膀胱及肠道症状:慢性子宫颈炎可通过淋巴道播散或直接蔓延波及膀胱三角区或膀胱周围的结缔组织,因而膀胱一有尿液即有便意,出现尿频或排尿困难症状,但尿液清澈,尿常规检查正常。有些病例,炎症继续蔓延或经过连结子宫颈及膀胱三角区、输尿管的淋巴径路,发生继发性尿路感染。成年妇女的慢性肾盂肾炎发生率比男性多数倍,可能与此情况有关。
肠道症状的出现较膀胱症状为少,有的患者在大便时感到疼痛。
(四)其他症状:如月经不调、痛经、盆腔沉重感、不孕等。
危害
慢性宫颈炎如果长期未能及时的治疗,会导致不孕,由于患有慢性宫颈炎的时候,宫颈分泌物会明显增多,质地粘稠,并有大量白细胞,这对于精子的活动度会产生不利影响,妨碍精子进入宫腔,影响受孕。
一般来说,宫颈炎是在20-60岁年龄段的女性患有的疾病,但是也会出现低龄化女性患病的情况。宫颈炎会使女性觉得下腹坠胀或腰酸等现象。长期未能及时的治疗宫颈炎的患者,会出现炎症的蔓延感染,从而引发盆腔炎、附件炎等疾病,甚至宫外孕。
而在临床上最常见的是慢性宫颈炎,慢性宫颈炎多因分娩、流产或手术操作等损伤子宫颈局部,经细菌感染引起,产褥期、经期卫生注意不够,或性生活不洁,也可将致病菌带入生殖道,引起宫颈炎。慢性宫颈炎除增加病人痛苦,影响妇女的健康外,还和子宫颈癌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应积极治疗。
治疗措施
一般治疗在排除恶性病变及控制特殊性或非特殊性感染后,以局部治疗为主,使糜烂面柱状上皮坏死、脱落后,为新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很多有害细菌侵入阴道先在阴道侧壁的粘膜、皱褶处,这是轻微感染,但有害细菌继续进入阴道穹窿和宫颈处就会引起宫颈炎。这时靠阴道自洁功能不能解决问题,需要进行杀菌消炎治疗。
药物治疗慢性子宫颈炎的药物治疗方法繁多,常用有以下几种:
1.局部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为最常用的治疗方法。灌洗可用选用柔和的清洗液,一般适用于炎症比较轻微的患者,通过杀菌消炎促进糜烂面逐步痊愈。
2.阴道侧穹窿封闭:详见其他封闭疗法。可用于慢性子宫颈炎合并子宫颈旁结缔组织炎、腰骶痛及宫颈举痛明显、严重影响性生活者。
3.中药妇炎丸治疗:适用于各种急慢性宫颈炎。
自我疗法
1.(1)先把手掌搓热,然后用手掌向下推摩小腹部数次,再用手掌按摩大腿内侧数次,痛点部位多施手法,以有热感为度。最后用手掌揉腰骶部数次后,改用搓法2~3分钟,使热感传至小腹部。(2)敷贴:①凝胶消毒剂,每粒重2.5克,每晚1次,塞入阴道深处。②枯矾3克,蛇床子6克,共研细末,用蜡调和成丸,如弹子大小,以消毒纱布包裹塞入阴道,每天1换,至愈。用于白带量多清稀,久治不愈者。(3)熏洗:蛇床子30克,苦参30克,枯矾15克,黄柏10克,水煎,先熏洗后坐浴阴部,适用于白带粘稠,色黄者。
2.生活调护治疗后2~3天,阴道会有较多量的血性样或黄水样分泌物排出,常需应用卫生巾,一般3周左右停止。阴道分泌物过多,刺激外阴局部不适时,选用Ph4弱酸配方的女性护理液清洗外阴,早晚各一次。平时要穿着全棉织品的内裤,勤换洗以保持外阴清洁。暂禁房事1~2个月。勿进游泳池游泳。
3.预防措施急性期一定要选择最佳的治疗方案,彻底杀死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