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伟宏
编辑:郝利娟
内容提要:
我们临床医生每天在门诊要取众多的标本送去进行检查化验,要保证标本化验结果的准确性,首先必须要保证取材正确,这是对患者负责的表现!
本期我们请到了海医附院妇科的李伟宏主任医师为我们介绍在门诊取材最多的TCT的正确取法。李主任从事宫颈疾病研究7年余,对于宫颈疾病的诊治非常规范。宫颈细胞学的漏诊率始于取材标本,败于解读报告。降低宫颈细胞学的漏诊率从取材开始,从我们临床医生开始!
取宫颈细胞学?不就是TCT吗,用刷子在宫颈上刷几圈送到病理科就行了,这还是问题?对于妇产科临床医生来说本不是问题,因为我们天天在做,但正是这天天做的东西却存在着非常大的问题:漏诊!!!
宫颈细胞学检测是宫颈防癌的最基本的筛查方法,我国妇女宫颈细胞学人群筛查宫颈癌平均检出率为6%左右,灵敏度可达85%~90%。这是通过文献统计的结果。而临床取材情况远非如此,至今我国尚无全国统一的细胞学取材的规范化标准,更缺乏质控。每位临床医生取材的时间、经验、方法各有不同,导致取材的效果参差不齐,好坏不一。又由于患者付了较高的材料费及检测费,病理科的医生也很难将不合格的取材标本退回重取。这就是我们存在漏诊的重大隐患。
五年制妇产科学教材中描述用“细胞刷”取宫颈管细胞:是将“细胞刷”置于宫颈管内,达宫颈外口上方10mm左右,在宫颈管内旋转度,取出后脱洗于保存液中。而临床医生几乎没有只刷一周取材的,这样取材大多数标本的细胞数量都不够,所以大家都在拼命刷:3、5、10。。。圈不等,那么是不是刷的越多取材效果越好呢?当然不是,目前比较公认的取材方法是:取材前24小时禁止性交、阴道检查、阴道灌洗及局部上药,避免经期取样。将宫颈刷轻轻插入宫颈管内,让外周较短的刷毛完全接触到子宫颈表面,按同一时针方向转动宫颈刷5周,在保存液中上下刷洗宫颈刷10次,最后将宫颈刷在保存液中左右快速转动一次后弃掉取样器。即便是这样,也不能涵盖所有的情况以达到最佳取材效果。
我们知道,宫颈细胞学取材的理论基础是宫颈转化区,它是宫颈最容易发生癌变的地方,其次是宫颈管的腺上皮病变,宫颈腺癌占宫颈癌的25%。那么怎样取到足够数量的有效细胞成分并最大限度减少血液、炎症细胞以及粘液等对制片的影响才是我们的规范和标准。液基细胞制片要求:鳞状细胞达以上,覆盖玻片的30-40%,同时要有足够量的宫颈管柱状上皮细胞团(2团,每团至少5个细胞)或转化区的化生细胞。所以,一般情况下,按上述方法取材是可以取到比较满意的细胞学标本的,但如果遇到宫颈炎症较重,宫颈表面覆盖脓性分泌物或有滴虫、念珠等炎症,宫颈易出血时,则应先行抗炎治疗后再取材。遇到月经中期,宫颈管内有多亮粘液无法清除时,诊断细胞不易刮下,可适当加压后多刷几圈。宫颈光滑时,应尽量将刷子深入宫颈管内刷取。遇宫颈肥厚,宫颈糜烂面大,转化区交界外移近阴道穹窿时,刷取宫颈管后还应将刷子外缘外移至转化区交界处刷取几圈。无论什么情况,标准为刷子上见到污浊物,可有少量血渍。如果是肉眼可以确诊的宫颈癌,应直接取活检,不必再取细胞学。肉眼可见的宫颈癌,表面常有坏死组织覆盖,又易出血,很难取到满意的标本而漏诊,同时也是医疗资源的浪费。
宫颈细胞学的漏诊率始于取材标本,败于解读报告。降低宫颈细胞学的漏诊率从取材开始,从我们临床医生开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