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标题,也太像成功学鸡汤书籍了吧。还有作者的心理疗法的名字——意义治疗法,也很鸡汤。先把它归咎于翻译吧,疗法本身名字叫logotherapy,书名我看过德文,但忘了具体是什么,不过我暂时也没想出什么好的译名替代。
介绍一下这位大佬,维也纳大学医学院的精神医学家,他曾是集中营里的囚犯,漫长的牢狱生涯,使得他除了一息尚存之外别无余物。他的双亲、哥哥、妻子,不是死在牢营里,就是被送入煤气间。一家人全都死了,仅剩下他和妹妹。像这样一个丧尽一切,饱受饥寒凌虐,随时都有死亡之虞的人,怎么会觉得人生还值得活下去呢?一位曾亲身经历过这种惨绝人寰遭遇的精神医学家,他的话必然值得我们洗耳恭听。他这种人,必然能够以容智和悲悯的眼光来盱衡人类的处境。
看一下短评和长评??清一色好评。
德语作家在我这个学了四年德语的人这儿,还是有很重的滤镜,因为德语文学中引用到其他我熟悉的德语文学/典故时会很有亲切感。比如——
弗兰克特别喜欢引用尼采的一句话:“懂得‘为何’而活的人,差不多‘任何’痛苦都忍受得住。”
我一直非常想真正了解集中营中的生活,看了不少相关的书和影视剧。本书作者的态度可以说是比较特别的,前言的概括很不错??
当事人先是对自己的命运怀着淡漠而超然的好奇心;而后,虽然生还的机会微乎其微,仍然想尽办法保住残生。至于饥饿、屈辱、恐惧以及对惨无人道的愤慨,也都因为心中珍藏着爱侣亲人的倩影,或怀着不绝如缕的幽默感,或因为宗教信仰,甚或是对花草树木、晨曦夕照的一瞥,而变得差可忍受。
我下载的版本是中英对照的,各位友友如果也想要看这个版本的可以在后台戳我。才不直接说关键词是什么咧!
集中营的生活很难用一个词形容,第一个蹦入我脑海里的词是战战兢兢??
任何警卫若想“整”一个俘虏,只要对该俘虏的号码“瞟”一眼就行了(这一“瞟”,即可教我们心惊肉跳),根本不必查问姓名。
Anyguardwhowantedtomakeachargeagainstaprisonerjustglancedathisnumber(andhowwedreadedsuchglances!);heneveraskedforhisname.
用他们其中生还者的话来说,就是
“我们不喜欢谈过去的经验。身历其境的人,不必别人多费唇舌来替他解说;没有经验过的人,不会了解我们当时和现在的感受。”
"Wedisliketalkingaboutourexperiences.Noexplanationsareneededforthosewhohavebeeninside,andtheotherswillunderstandneitherhowwefeltthennorhowwefeelnow."
至于营里的生活,抽烟的囚犯≈死人??
抽烟的特权,只保留给每星期都有固定奖券配额的“酷霸”,和在仓库、工作场所担任守卫、或领取几支烟以为担当危险职务酬劳的人。除此之外,就只有已丧失生存意志,想“享受”生平最后几天的俘虏,还可以拥有这个特权。因此,我们一旦看到一个同伴在抽烟,就知道他已经失去了活下去的力量和信心,而生存意志一旦丧失,便很难以恢复过来。
TheprivilegeofactuallysmokingcigaretteswasreservedfortheCapo,whohadhisassuredquotaofweeklycoupons;orpossiblyforaprisonerwhoworkedasaforemaninawarehouseorworkshopandreceivedafewcigarettesinexchangefordoingdangerousjobs.Theonlyexceptionstothiswerethosewhohadlostthewilltoliveandwantedto"enjoy"theirlastdays.Thus,whenwesaw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