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冬至一阳生”,指冬至前后,地面以下的阳气由蓄积状态转为上升,但处于萌芽期且仍在地面以下,直至立春节气破土而出。所以冬至这天是天地阴阳交替转化的关键节点。
因为天地之气相差三节的缘故,近地面的阴寒之气继续增长,气温续降,《素问》中所言的冬三月「水冰地坼」才正式开始,再经历小寒、大寒两个节气,才标志着冬季正式结束,民间所谓的「三九」天也处于这个时间。
而在冬三月,收藏好一身的阳气最为重要,这也意味着要养护好我们的「龙脉」——督脉!
督脉,阳脉之海总督一身之阳经
1督脉,主宰着人的“生命轴”人体经络中,督脉和任脉相当于生命的长江和黄河,只要任督两脉能够正常的运行和循环,那么,生机就会源源不断,所有的脏腑组织和四肢官窍才能得到气血的灌溉和濡养。
所谓“督”,总督一身之阳经,被称为“阳脉之海”,“任”,总任一身所有阴经,被称为“阴脉之海”,督升任降,这个“生命轴”主宰着我们生长壮老已的全过程。
2脊椎在督脉所经之地督脉所经之地,正是脊柱所在的区域,可以说,督脉包括了脊柱、脊髓以及周围的肌肉、神经、血管,筋膜等组织。但是,在无形的层面上,督脉蕴藏着丰富的阳气。
《道德经》云:「三十幅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这句话可以说明脊柱和阳气的体用关系。
脊柱由二十四节脊椎和一块骶骨和尾骨构成,椎体和关节间有足够的孔隙,孔隙间,神气和血液能够正常的流行、分布,所以,脊椎是柔软的,躯体才得以自如地活动。
督脉蕴藏的阳气,是由下往上逐节推动的,达于脑和巅顶,直至到龈交穴与任脉相连,才完成了督脉的作用。
阳气是生命的根本,是脏腑和气血活动的根本动力,这就决定了调理督脉是调理疾病很重要的步骤之一。
3督脉与脏腑相通相连有医家称脊柱为「万病之根源」,现代医学认为脊源性疾病大多与脊椎病变和支配脏腑组织的相应神经节段有关系。
而在中医视角下,督脉蕴藏的阳气是起决定作用的,并且和脏腑是互为影响的。
在背部,和督脉相并循行的是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通过深层的络脉与督脉相通。膀胱经除了主一身之表外,且都有背俞穴与深部的脏腑相连。
到了汉代,华佗发现了夹脊穴,从第一胸椎至第五腰椎旁开0.5寸,左右各有17穴。而督脉、膀胱经、夹脊都是阳气很旺盛的区域,都与脊柱和脏腑有密切关系。
督脉受伤,一身受累
1脏腑之疾,督脉有一定的征象我们知道,颈椎病可能影响心脏和血压,引起「颈心综合征」,造成心悸和高血压,可导致呼吸不畅;影响脑部供血,就会有头晕头昏、耳鸣、抑郁和失眠;可影响消化系统,导致恶心呕吐、胃肠功能紊乱。
胸椎出现问题,可能影响呼吸、乳腺、心脏、肝胆和脾胃系统;腰椎的问题可能导致脾胃、泌尿生殖系统疾病;而骶椎区域和泌尿生殖系统也有相应性。
近年来,龙层花前辈还发现一些癌症与脊柱有密切相关性。可以说,很多脏腑疾病都可以在督脉和脊柱上找到一定的征象。
2督脉之阳不足,骨关节痹症易发我们知道,肾藏精,主骨生髓,中含元阴元阳,而督脉和肾之元阳是一气贯通的。
一旦肾阳不足,督脉之海便无升力,脊椎的骨质增生、骨质疏松、风湿痹痛等便会发生,部分椎间盘突出和强直性脊柱炎与督脉的阳气不足也有密切关系。
这些联系就像树木之所以有弹性和生机,就在于根部的阳气,一旦阳气受损,就会形同槁木。
3督脉动力不足,身体疲累日常生活中,部分人群经常有体力不足,腰酸背痛,气色薄衰,脑力总不够用,身上如背重负,躯干僵硬而活动不利索,总想伸懒腰和打哈欠,一天没工作多少,身上却如散了架。
《素问》云:「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因此,这可能是因为督脉的阳气没有振奋起来,导致水湿停蓄,筋肉弹性变差,气血动力不足所致,这也是亚健康的一个根源。
督脉受伤有哪些根源?
1风寒过害外感六淫中,以风为百病之长。风寒对阳气的伤害最甚,首先通过皮毛、腠理伤及营卫之气,进而进入深层,波及经络和脏腑。
窗户边的风,南方潮湿的地板,久坐的湿地,也都会无形中折伤督脉的阳气。
生活中,为了追求美,女孩子露肩、漏腰和漏膝、漏踝的服装,过矮的衣领等,都会伤到肾和督脉之阳。
2五劳七伤《素问》有「五劳」之说,「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这里面,直接伤害督脉阳气的是久立。
所谓「七伤」,《金匮要略》指食伤、忧伤、饮伤、房室伤、饥伤、劳伤、经络营卫气伤,后世又有大饱伤脾,大怒气逆伤肝,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形寒、寒饮伤肺,忧愁思虑伤心,风雨寒暑伤形,大恐惧不节伤志的「七伤」之说。
总而言之,皆会对五脏六腑之精气造成损伤,而这种损伤终会累及督脉和脊柱。
3精神因素和行为习惯精神压力往往会助长对督脉和脊柱的伤害,紧张、焦虑和恐惧等负面情绪都会对脊柱造成内压,包括颈椎、胸椎和腰椎。一次过激的情绪造成胸椎痛是有可能发生的,长期郁积的情绪导致督脉瘀滞而形成包块,也是可能的。
另外,当下很多年轻人普遍地喜坐嗜卧、运动量减少,加上电子产品的过度使用,脊柱很难变得年轻起来。这些都是督脉受伤的重要因素。
灼艾+功法提振督脉“阳气值”
在做督脉的养护之前,首先要像「庖丁解牛」一样,做到少消耗,风寒上少外漏,情绪上少内漏,这样养护就有了根基。除此以外,此时节的养生之要,便是固护阳气,勿伤阳气。
1灼艾,扶督脉之阳南宋窦材《扁鹊心书》中记载:「保命之法,灼艾第一,丹药第二,附子第三」,可见艾灸之功颇大。有条件的情况下,体质偏阳虚之人或正常人可以每半月做一次督脉灸。也可以每隔几日在大椎、命门进行悬灸或麦粒灸。
原始的艾灸就用「壮」字来表达艾炷的数目,可见艾灸本就可以强壮阳气,直接艾灸督脉透力够足。而在冬至一阳生之日,若能做上督脉灸,对于扶督脉之阳的作用会更好。其中,若做化脓灸要在医师的严谨指导下进行操作。
在十二经络中,后溪穴既可助开太阳经脉,又可通督脉,可谓是调理督脉的手边要穴。每天定神之时,灸一灸,按一按,除了可保养督脉外,颈椎和腰椎上的疼痛不适都可缓解。
2古代功法,激发一身阳气从古代传下来的站桩功、八段锦、易筋经都是锻炼督脉、活动气血的优秀功法。像站桩功,有尾闾中正、含胸拔背、虚灵顶劲的要求,都是对于督脉的锻炼。上世纪末流行的撞树功和震颤功,也是直接作用于督脉,有助于激发阳气,增进脏腑的气血功能。
以上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如有艾灸需求请按以下方式咨询
舒艾堂专业调理:
落枕、肩周炎、脖子酸胀疼痛等颈椎病;头疼偏头疼;感冒咳嗽;慢性鼻炎、咽炎、支气管炎;哮喘;口腔溃疡,唇炎(嘴角反复长疱),反复长痘;腹胀腹泻等肠胃病;乳腺增生、结节、囊肿,乳腺炎;宫寒,月经量少,月经提前或推后,有血块,痛经,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宫颈炎,白带多等妇科类疾病;腰酸腿疼,尿急尿频,男性不举等;不孕不育、备孕、产后理;痛风、风湿、类风湿;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青春期、更年期抑郁,腿脚沉重,犯困、失眠、记忆力下降等亚健康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