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35:慢性子宫颈炎
(一)概述:妇科最常见的疾病,大多有急性子宫颈炎未及时治愈反复发作而形成。
(二)病因和机制: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
1.分娩、流产、手术
2.阴道酸环境的破坏
3.产褥期、经期不注意卫生。
(三)类型及病理变化
1.肉眼观:宫颈粘膜充血、水肿
2.镜下观:
(1)非特异性炎症,固有膜纤维组织增生,伴有淋巴细胞、浆细胞和单核细胞的侵润。
(2)子宫颈柱状上皮及腺上皮常伴有鳞状化生。
(四)分型
1.子宫颈糜烂:子宫颈阴道部鳞状上皮坏死脱落,形成真性糜烂。子宫颈先前损伤的鳞状上皮被子宫颈内柱状上皮下移取代为假性糜烂。临床上见到的子宫颈糜烂实质是假性糜烂。
2.子宫颈息肉:慢性炎症刺激、子宫颈上皮、腺皮局限性增生表面带蒂的肿块。
3.子宫颈腺囊肿:慢性子宫颈炎时增生的鳞状上皮覆盖和阻塞子宫颈管腺体的开口,使粘液潴留,腺体逐渐扩大成囊状形成了子宫颈囊肿,又称纳博特囊肿。
4.子宫颈肥大:长期炎症刺激,结缔组织和腺体增生。
专题36:子宫颈癌
(一)概述
女性生殖系统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发病年龄以40-60岁最多。
好发部位:宫颈鳞、柱状上皮交界处
(二)病因
尚无定论,一般认为与早婚、多产、性生活紊乱、宫颈裂伤、包皮垢等因素有关。
HPV感染(尤其是HPV16、18、31型)与宫颈癌的发病有关。
(三)肉眼分型
糜烂型、外生菜花型、内生浸润型、溃疡型
(四)组织学类型
1.鳞状细胞癌:占子宫颈癌的90%左右
(1)原位癌:累及上皮或表皮的重度非典型增生或癌变,尚未侵入基底膜的浸润性癌。
(2)早期浸润癌:指上皮内癌突破基底膜向固有层浸润,但浸润深度不超过基底膜下5mm。
(3)浸润癌:癌组织突破基底膜,明显浸润到间质内,浸润深度超过基底膜下5mm,并伴有临床症状者。
1)肉眼观:主要表现为内生浸润型、溃疡状或外生乳头状、菜花状。
2)镜下观:高分化鳞癌;中分化鳞癌;低分化鳞癌。
2.腺癌:多见于年轻女性,转移早,预后差。具其发生率仅占子宫颈癌的5%,主要来源于子宫颈管粘膜的柱状上皮和腺上皮,少数起源于柱状上皮下的储备细胞。镜下呈一般腺癌结构。
(五)扩展和转移
直接蔓延
转移:淋巴道转移主,血行转移很少见
(六)临床病理联系
白带增多、异味;
阴道不规则出血及接触性出血;
下腹痛;
子宫膀胱瘘、子宫直肠瘘等。
专题37:乳腺癌
乳腺癌:发生于乳腺导管上皮及腺泡上皮的恶性肿瘤。一般发生于乳腺外上限,单侧多见。
(一)病因:认为与雌激素水平升高有密切关系,此可引起导管上皮增生。并认为与致癌病毒“乳汁因子”和遗传因素有关。
(二)病理变化:其分类为:非浸润性癌和浸润癌。
(三)组织类型
1.非浸润性癌
(1)导管内原位癌:癌细胞局限于导管内,未突破基底膜,管壁基底膜完整。可分为粉刺样癌和非粉刺样癌。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一种,癌细胞体积较大,位于扩张的导管内,中央有大片坏死。挤压可由导管内溢出,状如皮肤粉刺,故称之粉刺癌。
(2)小叶内原位癌:癌组织局限于小叶内的先跑或终末导管内,预后良好。
2.浸润性癌
(1)浸润性导管癌(约占乳腺癌70%)
(2)浸润性小叶癌(占乳腺癌5-10%)
3、湿疹样癌(paget病)多伴有浸润性导管癌,或由乳头的大导管上皮发生,癌细胞沿大导管浸润性生长,累及乳头部皮肤,使乳头出现糜烂和渗液结痂,呈湿疹样改变,称湿疹样癌。
(四)转移:同侧腋窝淋巴结。
医学大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