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杂谈赤小豆当归散

蓝月提示:

健康靠自己生命属于你

检查不成病千万别侥幸

异常小指标生病慢悄悄

耐心学一点减少大风险

劝君提升健康管理学习意识

耐心看一篇完整的健康科普

这对大家都好!

蓝月编语:善于管控健康的人都是善于管控生命的人。时间不会倒流,生命没有重来,健康没有倒带。基于此您可以算算您每天的时间都花在什么上面?是手机上?是工作上?是应酬上?还是发呆无聊上?再或寻求刺激上?唯独很少的时间放在学习上,古语有道是“自省”之真谛您都知晓。理性回归即便过去荒芜了,自己和家人健康管理,那就此刻集中精力学习一次,克服一下自己躁动的心,感受学习的收获和快乐,收获内心的恬淡和宁静,身体也会逍遥起来--------今天学习赤小豆当归散

《金匮要略》卷上

.1病者脉数,无热微烦,默默但欲卧,汗出。初得之三、四日,目赤如鸠眼,七、八日目四眦黑;若能食者,脓已成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

下血,先血后便,此近血也,赤小豆当归散主之。《金匮要略·惊悸吐衄下血胸满瘀血病脉证并治第十六》

赤小豆三升,浸令芽出,曝干当归三两(原缺分两,据《千金要方》补入)上二味,杵为散,浆水服方寸匕,日三服。

活血排脓。

排脓血,除湿热。主伤寒狐惑;下血,先血后便;肠痈便脓。

(功效)清热解毒,排脓活血,祛瘀生新。(主治]狐惑病,身无热,心微烦,默默欲卧,目赤涩痛,眵泪脓血,视物昏花,脉虚数;痔疮、便血,先血后便,血色鲜红,大便不畅;或便脓血,腹不痛,无里急后重,舌苔黄腻,脉数

按赤小豆当归散一方,乃解毒清热之方也。病人既先血后便,是湿热蕴酿已在大肠,而不在脾胃,大肠血液为热所伤,失其常度。当大便欲出,气机下行,而肠中之血,不啻若沟渠之水,得一团土草以赶之,而流行不已也。此方重在赤小豆,以清肠中之湿热,又佐以当归活血行气之品,自然病可立瘳。仲景又立此方于狐惑门,详《金匮要略》。

(1)大便下血如注,其有要乎?下血之症,论因则多,论要则二。二者何?即阴、阳两字也。阴、阳即气、血,夫血固以下行为顺,是顺行其经络之谓,非妄行之谓也。阳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阳不足,而不能统摄也;阴虚之人,下血如注,是下焦之阴不足,阴虚则火旺,火旺遂逼血外溢也。阳虚阴虚,察脉察色,与上辨吐血法同。阳虚之下血,宜培中之阳,方用四逆汤、理中汤,见阳虚门。阴虚之下血,宜培中下之

或又曰:粪前血、粪后血,何谓也?曰:粪前血者,循行大肠之血失度也;粪后血者,脾胃之阴失度也。亦不必细分,总在这粪之鞕、溏,以判肠胃之虚、实,又要察其人平日起居,外形之有神无神,而虚、实自判也。先血而粪鞕者,胃火旺而致也,人参白虎、麻仁丸可用;

火旺也,导赤散可用;粪溏而血后来者,心血之虚也,补血汤、参枣汤可医。仲景以先便后血为远血,主以黄土汤;先血后便为近血,主以赤小豆当归散。晨氏中医整理

本条论下血主要在察下焦之阴虚或阳虚。阳虚者宜用四逆汤,理中汤之类,以培中、下焦之阳;阴虚者宜用泻心汤、六味地黄汤及当归补血汤以培中、下焦之阴。而粪前血与粪后血,则须由粪之溏、鞕,以判肠胃之虚、实。细析为胃火旺、脾不摄血、心血旺、心血虚四种,分别以人参白虎汤、麻仁丸、建中汤、理中汤、导赤散及补血汤、参枣汤施治。末复引《金匮》以黄土汤治远血,赤小豆当归散治近血之例,而加以申说,谓前者为先后并补,温凉并进,不寒不燥之妙方,功专在脾、胃。后者为解毒、清热、活血、行气之妙方,功专在大肠,故能对远血、近血,各擅其长,均属切要之论。祖国医学对下血,或称便血、泻血、结阴,有肠风、脏毒、远血、近血之分。近血不专在大肠,亦有小肠出血的肠炎;远血即现代医学的上消化道出血,尤以胃及十二指肠出血为多见。其主要

溢入肠道,以致发生便血。笔者常按郑氏所析要点,及方药化裁以治此类病症,无不应手取效。(2)小便下血者,何故?小便下血,其要有二,有痛不痛之分,痛则为血淋,照上治淋法治之,不痛则为尿血,多由脾中之阳不能摄脾中之阴血,流注阑门,(秘)〔泌〕清别浊之处,与水谷之湿气,同渗入膀胱,而与尿俱出,故曰尿血。饮食定然减少,人困无神,法宜理中汤加桂元,或甘草干姜汤加五味,以复脾中阴阳,自然尿血不作。若渴喜饮冷,善消食者,则为胃中风火妄动,逼血下行,法宜清胃,如人参白虎汤之类。亦有心移热于小肠,而致血下行者,法宜清心,如导赤散之类。医理真传卷四··亦有冲、任有伏热,逼血而致者,法宜清热,如赤小豆当归散,小柴胡加芩、连之类是也。学者即在上下四旁搜求病情,便可识也。

此条先就小便下血痛与不痛分为血淋及尿血两种。血淋为五淋之一,按照前述治淋法,须以扶阳固本,交通上下为主。而尿血则有多种,务须根据全身病情,仔细判定。由于脾阳不能统摄脾中阴血,致与尿混出者,法宜调理脾中之阴阳,用理中汤加桂元,或甘草干姜汤加五味,诚属妙着。更有由于胃中风火妄动,逼血下行者,由于心移热于小肠而致血下行者,由于冲、任有伏热逼血而致者,则又宜分别以人参白虎汤、导赤散及赤小豆当归散、小柴胡加芩、连汤等施治,审因用药,头头是道,不可执一。

郑钦安医书阐释《医理真传》

赤小豆当归散治疗因内痔、肛裂、息肉而便后出血

月经后期初诊:年7月1日。包某,25岁,末次月经4月25日转,一周净,至今78天未潮,平素月经周期经常延后,经量正常,经色鲜红,夹有血块,伴下腹隐痛,经前乳房胀痛,带下不多,纳可,二便正常。今日尿妊娠试验阴性。B超检查:子宫内膜厚度8mm。生育史:0-0-1-0。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轻度糜烂,宫体后位,偏小,活动,质地中等,无压痛,两侧附件无压痛。

治法:活血调气行经。

方剂:赤小豆当归散加味。

赤小豆当归川牛膝丹参益母草路路通5剂。

二诊:年7月8日。月经7月4日~7月7日来潮,经量中等,伴痛经。今无不适,舌脉如上。

治法:和气血,益肝肾。

方剂:当归芍药散加味。

当归川芎炒白芍白术茯苓泽泻菟丝子枸杞子何首乌巴戟天桑椹香附7剂。

.带下

初诊:年1月24日。单某,22岁,从东欧经商返里过年,就诊时诉带下量多色黄3个月,无阴痒,月经基本正常,经前小腹、腰及乳房发胀,纳一般,大便偏干,小便略黄。末次月经1月4日来潮。生育史:0-0-0-0。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外阴无殊,阴道通畅,宫颈中度糜烂,宫体后位,偏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慢性盆腔炎。(2)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清热排脓,祛瘀生新。

方剂:赤小豆当归散合桔梗汤加味。

赤小豆30g当归9g桔梗12g生甘草6g菝葜20g土茯苓15g椿根皮20g,7剂。

二诊:年2月2日。服药一剂,带下即明显减少,如水色白,服药二剂,带下完全消失,至今未再见带下,舌脉如上。中药守上方续进7剂,以巩固疗效。

.阴茧

初诊:年3月6日。胡某,35岁。外阴红肿刺痛2天,伴带下色黄,立则坠痛,如坐针毡。平素月经正常,经前乳房胀,小腹胀痛,经期小腹坠痛,偶有腰酸。末次月经2月20日来潮。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妇科检查:左侧大阴唇红肿,触及一30mm×20mm×20mm大小的肿块,有波动感,阴道通畅,子宫颈轻度炎症,宫体前位,正常大小,活动,质地中等,压痛,两侧附件压痛。西医诊断:(1)巴氏腺囊肿伴感染。(2)慢性盆腔炎。(3)慢性子宫颈炎。

治法:活血软坚,清热解毒。

方剂:赤小豆当归散合栝蒌牡蛎散加味。

赤小豆当归天花粉牡蛎金银花蒲公英紫地丁3剂。地骨皮g,分3日水煎坐浴。

二诊:年6月24日。患者回忆,当时用药仅仅2天,巴氏腺囊肿即破溃出脓,病情迅即骤减,不日而愈。

赤小豆当归散是治疗狐惑病“脓已成”的方剂。程云来说:“当归主恶疮疡,赤小豆主排痈脓,浆水能调理藏府,三味为治痈脓已成之剂。”可见,此方以其活血排脓之效可用于诸多痈脓证。此外,该方还可以治疗先血后便的“近血”。案1为月经后期,根据平素经行夹块,下腹隐痛,经前乳房胀痛,推断气血阻滞为患,因B超发现其子宫内膜已经达到8mm,故可以放胆中药催经。赤小豆当归散虽是一张解毒排脓的方剂,但更是一张行气活血的方剂,因排脓离不开活血行气。方中的当归活血行经自不必说,至于赤小豆一味,其味甘、酸,性平。《医林纂要·药性》称其“清热解毒……散血,消肿,通乳,下胎。”《药性论》称其能“通气”。故《常见病验方研究参考资料》(中医研究院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年出版)用赤小豆1.5~2kg(微炒)水煎,随意代茶饮,治疗产后恶露不下腹痛。该案以赤小豆当归散行气活血,加丹参、益母草、路路通活血调气行经,加川牛膝引血下行。一诊经下,再以当归芍药散加补益肝肾药物以调补冲任。案2为带下量多色黄3个月。带下者有黄、绿、赤、白之分,有稀似水、稠如脓之异。《素问·至真要大论》“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带下色黄质稠如脓者,以疗痈脓之法治之,佐以清理湿热之品,每获良效,此疡科与妇科相通而互补也,故《校注妇人良方》收录治疗痈疡肿毒的仙方活命饮来治疗妇科疾病,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该案用赤小豆当归散以活血排脓,桔梗汤是排脓汤(桔梗、甘草、生姜、大枣)的主要成份,系治疗肺痈成脓而“久久吐脓如米粥者”,故排脓和清热之效俱备,两方相合,清热解毒排脓之力益强。《品汇精要》称菝葜可“散肿毒”,独味可以治疗妇科炎症性疾病,佐以土茯苓、椿根皮以清利湿热、通下大便,诸药合用,使热毒排而湿热清。药虽寥寥,未尽而愈,其疗效竟出乎意外!

案3为阴茧,该病见于谢观的《中国医学大辞典》,症见阴户一侧或两侧结肿,形如蚕茧而得名,即现代医学的巴氏腺囊肿或脓肿。《素问·阴阳类论》有“阴阳皆壮,下至阴阳”。就是说,男女双方之气壮盛,性生活频繁,病变常趋向下,在男子则阳道生病,女子则阴器生病,这也是阴茧的病因。《灵枢·刺节真邪》还说:“邪留而不去,有热则化而为脓”。患者外阴焮红肿痛,有波动感,即《金匮要略·百合狐惑阴阳毒》文中的“脓已成也”者,脓既成,不能再使其消,惟有遵照《素问·至真要大论》“可使溃坚”的治疗方法,方可使火毒冰释于片刻。方中用赤小豆当归散以活血排脓;栝蒌牡蛎散原是治疗“百合病渴不差”者,但方中的天花粉《日华子》称其可以“排脓,消肿毒,生肌长肉”,牡蛎《本草》称其能治“痈肿癥瘕坚气”;金银花、蒲公英、紫地丁仿《医宗金鉴》五味消毒饮之意,以清热解毒;地骨皮味甘,性寒,《永类钤方》称其水煎频洗,治妇人阴肿或生疮。其中的阴肿可能就包括巴氏腺囊肿或脓肿。由于攻清治法相辅,内外用药结合,故取效如神,一诊而愈。

时至今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宝库中仍藏有许多未解之奥秘,譬如普普通通的赤小豆何以竟能排解脓痈,而当今的药理却未能证实此一点.

累了看看这张图,调节视力,缓解眼疲劳,您还可以做做眼睛保健操后继续回来学习!

各家论述

①《金匮玉函经二注》:凡脉数则发热而烦。此热在血,不在荣卫,故不发热,但微烦尔。汗出者,以血病不与卫和,血病则恶烦,故欲默,卫不和则阳陷,故欲卧;腠理因开而津液泄也。3-4日目赤如鸠眼者,热血循脉炎上,注见于目也;7-8日目四眦黑者,其血凝蓄,则色变成黑也。若能食脓已成者,湿热之邪散漫,则毒血流,伤其中和之气不清,故不能食;若能食,可知其毒血已结成脓,胃气无扰,故能食也。用赤豆、当归治者,其赤小豆能消热毒,散恶血,除烦排脓,补血脉,用之为君;当归补血、生新去陈为佐;浆水味酸,解热疗烦,入血为辅使也。②《沈注金匮要略》:用赤小豆去湿清热,而解毒排脓;当归活血养正,以驱血中之风;浆水属阴,引归、豆入阴,驱邪为使。斯治风湿流于肠胃而设,非狐惑之方也。③《千金方衍义》:方以赤小豆清热利水,且浸令芽出,以发越蕴积之毒,佐当归司经血之权,使不致于散漫也。至于先便后血亦主,此方以清小肠流入大肠热毒之源,见证虽异,而主治则同也。

附注

赤小豆散(《医心方》卷十二引《小品方》)、当归赤小豆散(《三因

》卷九)、赤小豆汤(《嵩崖尊生》卷八)、赤豆当归汤(《中国医学大辞典》)。本方方名,《玉机微义》引作“赤豆当归散”。方中当归用量原缺,据《千金》补。

禅易极健康管理有限公司

蓝月健康管理研修中心共同编辑整理

如果您觉得这些信息有用,欢迎转发,您的转发将会帮助其他人更健康!

蓝月提示:健康无小事无病别侥幸你为自己健康都做什么了?

一天学一点,疾病离得远!

更多健康内容欢迎您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lkj.com/zdgc/938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