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政放权保监会支持自贸区首批细则落地

简政放权保监会支持自贸区首批细则落地

早在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挂牌之初,保监会即发布支持上海自贸区建设的8项方向性举措,如今半年有余,保监会首批针对上海自贸区的3项能够立即落地实行的细则于5月19日落地。  近日,保监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支持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发展的通知》,聚焦制度创新、简化行政审批。  《通知》包括3项上海自贸区内保险业监管新举措,触及机构、高管、业务等重要领域,分别为:允许上海航运保险协会试点开发航运保险协会条款,备案后会员公司可以自主使用;取消在沪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再保险公司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监局实行备案管理;取消自贸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由上海保监局实行备案管理。  上海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表示,这三项细则通过加大改革、简政放权、创新制度支持和推动自贸区内保险业务发展,操作性强、针对性强,将进一步促进自贸区内金融改革和区内实体经济发展。  推动航运保险与国际接轨  从三条新措施触及的行业来看,航运保险无疑成为此次聚焦点之一。  依托于去年年底成立的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在航运保险产品监管方面,此次北京医治白癜风哪里好新细则首次允许行业保险协会作为条款报备主体,并首次允许保险公司自主使用协会报备条款。  "国外经验来看,航运保险普遍使用的是协会条款,此次三项措施中的这一条对航运保险的实质性意义较大,有助于国内航运保险与国际接轨。"1名外资产险公司上海分公司高管对《第一财经》表示。  据了解,《通知》发布前,只有保险公司才是航运保险产品的报备主体,新的航运保险产品由各家保险公司分别向监管部门报备。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现在上海航运保险协会共有31个会员单位,其中25个会员是保险公司。也就是说,同一个产品过去需要报备25次。而《通知》颁布后,保监会增加航运保险协会作为报备主体,创新了产品开发主体资格,产品只需要报备一次,大大提高了产品准入效率。  另外,此次新政首次允许航运保险营运中心设立分支机构,首创了功能型保险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先河。目前,全国6家航运保险营运中心都设在上海。上海保监局局长裴光表示,作为功能性保险机构的代表,航运保险营运中心获准开设分支机构,并依照备案制管理,对完善航运保险功能型机构体系,更好地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服务,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对其他种别的、功能型保险机构分支机构的设立,具有积极的探路意义。  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2013年,上海地区航运保险保费收入占全国的25%。其中,船舶保险保费收入占全国的44%。  简政放权加速聚集效应  一直以来,保险分支机构的开设,都需要经过严格的前置审批,包括申请材料提交、机构验收、审批等待等多个环节,监管程序非常严格,也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此次细则首次取消部分保险分支机构事前审批事项,提升了保险分支机构的准入效率。  上海保监局表示,此项政策出台后,上海地区的航运保险营运中心和再保险机构,在自贸区内设立分支机构,完全由公司根据市场需要自主决定,只向监管部门报备便可,不再需要审批。同时保监会明确上述分支机构由上海保监局负责备案管理,理顺了保监会和地方监管局在自贸区机构准入方面的职责。不过该细则还没有拓展到其他保险企业。  而机构开设一样,上海自贸区内保险支公司的高管任职资格管理也迎来创新。  3项细则中的"取消自贸区内保险支公司高管人员任职资格的事前审批"使得原来需要经过高管人员资格考试和申报审批两个环节、需要提交多项资质材料并经过20个工作日的时间才能批复的支公司高管任职流程变成保险公司自行选择、区内自主任用,事后备案。该政策覆盖了区内所有类白癜风的症状及医治型的、保险机构的支公司。  业内人士表示,涉及到上海自贸区内部分保险分支机构及支公司高管的简政放权,将吸引更多相干机构、人才等保险市场的要素在自贸区集聚。  上海保监局数据显示,目前,上海自贸区内,已聚集了包括中外资、产寿险在内的各类保险机构。截至4月末,保险业为区内6346家企业提供了保险服务,覆盖率近40%。提供财产险风险保障约5200亿元,提供人身险风险保障约1850亿元。




转载请注明:http://www.xolkj.com/zlff/6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