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糜烂”是困扰很多女性的一个疾病,该病曾经被认为是宫颈炎的一种,实际上,这是一个不准确的认识!
随着医学知识的更新,“宫颈糜烂”病名已被取消。目前已明确:“宫颈糜烂"并不是病理学上的上皮溃疡、缺失所致的真性糜烂,也不是慢性宫颈炎症的病理学表现,即间质中出现慢性炎细胞浸润。
宫颈糜烂样改变只是一个临床征象,可为生理性改变,也可为病理性改变。生理性改变见于“生理性宫颈柱状上皮异位”,即宫颈外口处的子宫颈阴道部外观呈细颗粒状的红色区,阴道镜下表现为宽大的转化区,肉眼所见的红色区为柱状上皮覆盖,由于柱状上皮菲薄,其下间质透出而成红色。多见于青春期、生育年龄妇女雌激素分泌旺盛者、口服避孕药或妊娠期女性。由于雌激素的作用,鳞柱交界部外移,子宫颈局部呈糜烂样改变外观,生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不需要治疗。病理性改变见于宫颈上皮內瘤变及早期子宫颈癌等。因此对于宫颈糜烂样改变者需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TCT)和HPV检测,必要时行阴道镜及活组织检查以除外子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癌。病理性宫颈糜烂样改变需要及时的干预、治疗。
急性子宫颈炎(acuteervicitis)指子宫颈发生急性炎症,包括局部充血、水肿,上皮变性、坏死,黏膜、黏膜下组织、腺体周围见大量中性粒细胞浸润,腺腔中可有脓性分泌物。急性子宫颈炎可由多种病原体引起,也可由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刺激或机械性子宫颈损伤、子宫颈异物伴发感染所致。大部分患者无症状。有症状者主要表现为阴道分泌物增多,呈黏液脓性,阴道分泌物刺激可引起外阴瘙痒及灼热感。此外,可出现经间期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若合并尿路感染可出现尿急、尿频、尿痛。妇科检查见子宫颈充血、水肿、黏膜外翻,有黏液脓性分泌物附着甚至从子宫颈管流出,子宫颈管黏膜质脆,容易诱发出血。若为淋病奈瑟菌感染,因尿道旁腺、前庭大腺受累,可见尿道口、阴道口黏膜充血、水肿以及多量脓性分泌物。需要抗炎治疗。
慢性子宫颈炎(chroniccervicitis)指子宫颈间质内有大量淋巴细胞、浆细胞等慢性炎细胞浸润,可伴有子宫颈腺上皮及间质的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慢性子宫颈炎症可由急性子宫颈炎症迁延而来,也可为病原体持续感染所致,病原体与急性子宫颈炎相似。慢性宫颈炎多无症状,少数患者阴道分泌物增多,淡黄色或脓性,性交后出血,月经间期出血。妇科检查可见宫颈呈糜烂样改变,也可表现为宫颈息肉或宫颈肥大。根据不同病变可给予局部物理治疗、中药治疗、须肉摘除或抗炎治疗等。
综上所述,“宫颈糜烂”与宫颈炎并不是一回事,需要具体分析与区别对待。对此类问题有任何疑问的朋友,欢迎到我院生殖助孕科咨询、交流!
生殖助孕科周晓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